長平之戰是秦國能完成統一最重要的一場戰役,最后趙國全軍覆沒,這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殲滅戰。不過急于求勝的趙王在這場戰斗中把善于防守的廉頗換成了趙括,很多人把這個舉動當做了一個轉折點,但是就算沒換人趙國就一定能取得勝利么?其實也是非常渺茫的,畢竟秦國的國力遠強于趙國,打持久戰對趙國更加不利。
關于長平之戰,網絡上已經有無數的帖子、文章說過了,就包括我自己也寫過好幾篇,可一直到現在,依舊還有朋友說只要趙國堅壁清野,堅持采用名將廉頗防御對峙的方法,就能夠打敗秦國。
可這樣能行嗎?答案肯定是不行的。
我們很早之前就說過了,消耗戰拼的是國家綜合實力。秦國當時雖然打得苦,可趙國更苦,趙王最后都懇求齊國借糧了。當時趙括無糧,白起斷其糧道是一個方面,但更為重要的是趙國當時的儲備糧根本就不夠用,一方面要供應長平之戰中的趙軍,另一方面還要供應北面李牧的十萬大軍,三年土地荒涼的趙國,在這種只出不進的惡性循環中,其儲備糧還能堅持多久?
所以,趙王只好削減了李牧一半的邊防軍需物資,李牧不得已開關貿易來解決軍糧問題,這也為其日后被殺埋下了伏筆。
另外,長平是上黨郡乃至趙國都城邯鄲的西南咽喉要地,秦國不管是進攻上黨,還是最終劍指邯鄲,長平都是別無選擇的必經之路。而上黨四面環山的地理位置,也決定了它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,這也是為何趙王不能把上黨拱手讓給秦國的原因。
如果是韓國占據上黨,無論如何都威脅不到趙國,可一旦讓虎狼之師的秦國奪了去,那趙國的門戶將會頓時大開。所以說上黨郡守馮亭主動獻上黨嫁禍于趙國,而趙王貪圖韓國上黨是不成立的。至于趙括為何走出河谷,原因也很簡單,因為他知道國家已經沒有糧食了,不得不兵行險招。
再者,如果提到了秦、趙兩國的生產力,那么為何大家只看到秦國運輸困難,卻看不到趙國呢?
在中國古代,大多是靠天吃飯的,土地如果沒了水源的灌溉,糧食產量肯定會大幅減少。秦國先有都江堰,后又有鄭國渠;魏國有西門豹渠,楚國有芍陂(què bēi);可趙國呢?又有什么有價值的土地和水利工程呢?
趙國的工業地區在太原郡,經濟中心只在邯鄲,其它根本就沒啥有價值的東西了。長平之戰趙國人口少,土地又無人耕種,糧食還會多嗎?另外戰國時期以冬小麥為主的農作物,實行的還是兩年三熟制,一直到北宋時期,一年兩熟制這才出現。
荀子曾經就分析了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的風土人情和文化,說:“齊國以工商魚鹽為主,經濟最強。魯、宋、梁、陳,地居河南大平原,以稼穡桑麻為業,其民又深儒舊文化傳統,故節儉好蓄藏。楚、越兩國氣候條件好,無凍餓之患。而秦國重在農業和畜牧,農重土地,畜牧民風尚弓馬。趙國則靠搶掠盜墓,賣藝王侯……”
所以說,這秦國和趙國的消耗根本就不是在一個層次上。
秦國兩次攻趙,順便連韓、魏、西周都一道打了,這難道就是部分朋友所說的秦國國力空虛?如果真是如此的話,秦國還不休整?當真是一點邏輯性都沒有。
趙國只是臨時接的上黨,根本來不及鞏固,而且秦軍也不會給你這機會。所以說,即便是趙王堅持任用廉頗,結局也都是一樣的。
熱門戰役長平之戰,導火索,活埋來源:網絡作者:網絡 2018-05-21
熱門戰役長平之戰,楚國,秦國來源:本站整理作者:網絡 2018-05-16
熱門戰役長平之戰,趙括,廉頗來源:原創作者:網絡 2018-05-05
熱門戰役長平之戰,秦國,趙國來源:網絡作者:網絡 2018-05-04
熱門解秘長平之戰,最慘烈的戰爭來源:本站整理作者:網絡 2018-04-23
網友評論僅供其表達個人看法,并不表明吾愛詩經網立場。
吾愛詩經網 [email protected] 2016-2017 www.qkkjp.tw
本站資料均來源互聯網收集整理,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,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,請跟我們聯系。聯系郵箱:[email protected]
網站備案號 : 鄂ICP備17010329號-1 鄂公網安備 42011102000749號